
近年香港人喜歡用「割蓆」這個詞語。其實,我初中投稿,首獲刊在突破少年雜誌上,就是評論《世說新語》這個割蓆斷交的典故。
在職場上最難的不是工作,而是人事。因為理念不同,可以斷交,但最好別成為敵人。朋友可以不多,敵人一定不能多。
多個朋友多條路,多個敵人多道牆。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,行千里路不如識百種人。
仇恨的力量比助人的力量巨大,甚至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。敵人太多,戰線拉長。只有一兩個仇人,誰人背後搞你,心中有數。
也許極少數人能夠做到,無論甚麼事都不痛恨任何人的境界。可是,我們也不能放棄成為仁者,而肆意放縱恨意。
你不樹敵,敵自樹。仇恨會令你「主動」樹敵,在你不能避免的敵人之外,再製造一大群沒有必要的敵人,妨礙你前進。
古人說:寧欺白鬚公,莫欺少年窮。現在你得罪長輩,他六十歲到九十歲一直唱衰你,你整個事業生涯也有阻滯。
智者看透人生,寛恕原諒。仁者無視敵人,韜光養晦。勇者怒髮衝冠,現眼即報。
牧師在監獄裏傳教說:「多交一個朋友,不如少得罪一個仇人。」
「我可沒有一個仇人呢。」歹徒說。
「弟兄真的了不起!你怎麼一個仇人也沒有呢?」
「我把他們都殺光了。」
曹操也有知心友。
常常樹敵的人,通常都自我感覺良好。